当前位置:首页 > 供求 > > 正文

当前最新:你以为这只是一幅画?那就太天真了!

来源:互联网    时间:2023-06-12 17:20:23

说起国风,你会想到什么?

是穿着一袭清秀婉约的汉服,衣袂飘飘带风,留下顾盼生姿的背影;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或是莹白瓷器上勾出的青花,与清雅白纸扇上挥洒的笔墨?

点击图片,播放《幻世长安》/ 唐彬 作曲

当国风势头正盛时,越来越多年轻一辈选择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中华传统文化,认真记录和发声。

而自得琴社的走红,无疑让国乐以另一番新奇有趣的面貌进入大家视野。

身着古代服饰的乐师们,或抚古琴,或吹箫,或击大鼓……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,优雅生动、悦耳空灵,仿佛一幅缓缓流淌的画卷。

‍《大夏》

从网络视频到线下剧场,自得琴社也用行动证明:

国风并非昙花一现的潮流,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能“立于当下”,迎接充满蓬勃生命力的传承与创新。

几盏烛台、一捧花器。衣袂翩翩,琴音袅袅。

简约写意的舞台上,自得琴社仿佛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,叙说宋韵的市井烟火与人生百态。

这场延期举行的宁波场《琴为何物·宋·水云归》音乐会,在悠扬婉转的《醉醉渔,唱唱晚》中落下帷幕,圆满顺利。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幕后花絮

望着现场满满当当的观众,或许你很难想象,早在2003年,古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“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。

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古琴拥有长达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。

它的音色深沉、音域宽广,在古籍中可以查阅到伏羲作琴、黄帝造琴等传说的记载。因为战乱,许多制作工艺和流派湮灭于岁月之中,我们只能从流传下来的3000多首曲目中,窥见国乐的原貌。

“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。向君投此曲,所贵知音难。”

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句叹惋,成了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最初接触古琴时的真实写照。

杜堇《听琴图》

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,从事着IT行业,与音乐毫无关联。直到2010年,朱里钺被朋友推荐到琴馆学习,这份热爱逐渐生根发芽。

然而,随着学琴的级数越高,退出的人越多。当他练习到8、9级时,剩下的学生几乎无法再凑成一个班。

幸运的是,朱里钺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古琴科班出身的蔡珊和狂热爱好者唐彬,两人当时都师从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龚一。

抚琴作乐

他们经常一起抚琴品茶,也会聊起对古琴现状的担忧。

比如当时对古琴感兴趣的大多是中老年人,鲜有年轻群体的关注;而且许多古装剧里,古琴、古筝分不清楚,古琴放反、弹错等问题频频出现,容易形成错误认识。

“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,慢慢传承下去,是年轻人最应该做的事情。”

三个人一拍即合,共同创立了自得琴社。

成立九年间,琴社的规模也在一点点壮大,成员从以80后、90后为主,逐渐注入许多00后新鲜血液。

那段时间,大家一致身兼数职,为爱发电:社长朱里钺负责教务招生和财务、艺术总监唐彬负责编曲和创意改编、古琴蔡珊主要负责教学、古琴乐手白无瑕负责新媒体运营……

后来随着业务拓展,朱里钺辞去了之前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琴社事业。

“一开始我都没敢告诉父母,他们还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发现的。慢慢的,他们发现原来琴社做得不错,也会鼓励和支持我的选择。”他笑着分享这件往事。

朱里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,只想做喜欢的事情,弹自己的琴。

出圈,是意料之外的惊喜。

但细细了解过后,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藏着某种必然的因果。

这群敏锐捕捉到视频风口的年轻人,尝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原创音乐短片,很快便收获了网友的欢迎。

从前期的编曲、演奏,到服化道以及拍摄、剪辑等后期,都由琴社成员自行制作完成。大家为了尽量降低成本、节约预算,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。

点击图片,播放《空山鸟语》

2019年,他们把传统乐器演奏与装束复原结合,改编并录制了经典国漫《秦时明月》的配乐《空山鸟语》。

微黄色的背景画面像宣纸一般,与穿着古装、弹着民乐的人物相呼应,营造了“空山无人,旷远宁静”的氛围感,狂揽百万播放量。

“大概刚好戳中了大家对古代音乐的幻想,我们收获的正向反馈也一步步形成了现有的风格。”

就以此次《琴为何物·宋·水云归》音乐会为例,海报与宣传片里的服饰与线下演出完全统一。乐手们的妆造设计,参考了很多宋代的壁画、古画、文字记载、文物等资料。比如北宋中后期仕女盛装,参考的文物是来自开化寺的壁画。女子将发髻盘于发顶,佩戴金冠再用金梳来装饰,整个发髻华丽端庄。

精致的妆容和服饰

而聊起艺术总监的日常工作内容,唐彬可谓事无巨细。

“包括乐器怎么摆放,哪个时间节点亮哪盏灯,等等。”每个环节都需要他的整合和把控,甚至连海报设计和舞台上的视听效果,也尽在掌握。

当然,创作始终是唐彬的本质追求。

要知道,现存的古琴曲目大多无法直接演奏,把过去的琴谱翻译成当代人能看懂的音符,需要大量时间重新“打谱”。

点击图片,播放《醉醉渔,唱唱晚》

除了《阳关三叠》《醉渔唱晚》等经典外,自得琴社更多是对古今音乐进行改编或原创演绎。

可爱活泼的《哆啦A梦之歌》,风云变幻、包罗万象的《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》,融合了非洲巫毒鼓、欧洲鲁特琴等中外乐器的《G弦上的咏叹调》,用典雅的初唐服饰巧妙贴合《哈利波特》的神秘气质……都让屏幕前的人耳目一新。

《哆啦A梦之歌》

日常生活中,唐彬也时刻收集着自己的灵感,用语音备忘录哼下来。就像将食材放置在冰箱保鲜,待哪天想做饭了再取,他认真封存着这些舒缓、激烈、温柔的情绪。

有时灵感爆发,一周能写十首原创曲目;有时可能半年都想不出一句词曲。他也曾因陷入瓶颈期而焦虑,但慢慢想通了,试着消解这些负面情绪。

“一辈子写过一首或几首满意的作品,已经知足。我甚至无法预知在未来是否还有新作,除非到了真正完成的那一刻。”唐彬形容自己属于进入了捡漏阶段,一切随缘。

艺术总监 唐彬

至于视频创作,同样如此。

他们相信创意和流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,与其刻意揣测和迎合时下潮流,不如坚守本心,尽力而为,看淡结果。

只要粉丝能感受到作品里的诚意,足矣。

一路走来,支撑琴社度过曲折和困惑的,无疑是对古琴的热爱。

回想起初次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的情景,唐彬印象深刻。当时大家对商业演出毫无概念,没有专门的知识储备和经验,仿佛赶鸭子上架般的混乱,同时又很新鲜。

不过,即便已经演出多年,白无瑕至今仍会感到紧张。毕竟与视频创作不同,线下舞台更加整体,也是专属于乐手和观众的一次性体验和独特记忆。

乐手 白无瑕

比如今年年初的青岛音乐会上,登台设计一改以往的暗场形式,她需要在灯光下亮相。然而落座时,白无瑕不小心只坐到了一半的椅子,但碍于美观,她无法起身调整,只能扎着马步弹完了八分钟的曲子。

“没有哪次演出是完美的,但我也不会有压力。或许还没有到达无敌的状态,就不会觉得寂寞吧。”

困难并不会让白无瑕烦恼,她也没有执念于必须达到某种理想状态,走一步看一步,恣意洒脱。

如果有时间的话,她想周游大好河山,探寻那些写出古琴曲的人,当时都看见了什么。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幕后花絮

而后知后觉间,朱里钺逐渐习惯了从业余玩乐到社长身份的转变,肩负起别人的生计和前途。

在他看来,这个位置永远没有下班时间,是件随时思考该如何生存下去的“苦差事”。

但更多时候,他会因为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而感到快乐;往大了说,这是在传播传统文化之美,让古琴和新时代的民族音乐被更多人听见。

2020央视中秋晚会

如今,自得琴社连续三年登上CCTV央视中秋晚会舞台,成了让大家极具成就感的事。

而且不止于B站、抖音等国内视频平台,自得琴社在YouTube上也拥有66万粉丝,播放量累计破亿,评论区满是来自全球网友的真情实感。

曾有一位日本粉丝留言:“老师,你回来了。”短短几个字,却让唐彬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,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直接例证。

《桂枝香》/ 唐彬 作曲

正如朱里钺在纪录片《自得其乐》中提到:“国潮,现在是大势所趋。但我不希望这种潮是像潮流一样的潮,流行很快,然后被人遗忘也很快。”

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,并非只看一朝一夕,而是要一代一代坚持下去。

所以在演出之余,唐彬、蔡珊、白无瑕等青年乐手也从事教学工作,吸引了一群喜欢古琴的后浪,钻研并弘扬中国乐器文化。

“弹古琴的人不一定都得品茶,他们也可以喝可乐、打篮球啊!”

自得琴社所希望的,是让传统文化回到年轻人的生活中,方能源远流长。

《满江红》
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
舞台之上,一曲《满江红》伴着殷红色的底光与声情激越的乐章,道尽了英雄慷慨的民族史诗,牵动观众们的心弦;

回到幕后,自得琴社恰如其名,显得些许佛系和顺其自然。

对于他们而言,当下还没有到阶段性总结的地步,仍有很多目标亟待实现。

在杭州场演出结束后,大家又将投入紧锣密鼓的下半年,比如计划更多城市的巡演、筹备数字专辑和黑胶唱片的制作发行等等。

“不过,人是最重要的。期待整个团队能够好好成长,支撑彼此走得更远。”

终点在哪儿?现在盖棺定论尚且太早。

但能确信的是,一直前进的信念从未改变。

撰稿、排版 |Leven

设计 | 大斐

文中图片和音频来自@自得琴社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